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小編整理了關于西安事變的演講稿三分鐘,來看一下!
歷史不是1頁書簽,歷史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歷史不是時間長河中1段孤立的截取場景;歷史是祖先的腳印,歷史是1艘擺渡華夏民族的巨船,歷史是1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的記憶,歷史是1段段螺旋上升幫助我們民族抵達1個又1個高度的樓梯……
西安事變雖然已經過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崇高愛國義舉,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國家遭受外來侵略、民族瀕臨危亡面前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精神,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凝聚力,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族和睦,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地前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征程上。偉大而欣欣向榮的時代,更加需要偉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才能實現新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
我們紀念西安事變,就是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精神。西安事變的發生與和平解決充分說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克服困難、團結奮進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華民族、推進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越是在困難時刻,越是在危急關頭,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就越發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正是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著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地為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奮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風云變幻、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面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我們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振奮民族精神,把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使之成為全民族奮發前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同學們,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兩位不愿甘做亡國奴的漢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 ,一聲吶喊——發動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轉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國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國人從內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開始向著步步緊逼的日本法西斯發出抗爭的吼聲。
(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來的六個星期中,中國三十萬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慘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諾大的中華大地已經無法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中國一個曾經雄踞亞洲東方的巨人,自從1840年以來歷經蹂躪,在那血與火的過往,無數志士為了民族的復興,將自己的鮮血拋灑在中華大地。我們今天就站在這被烈士鮮血浸透的土地上。
歷經奮斗,今天的中國已經遠離了戰火,遠離了來自外面的亡國之慮。然而環顧我們的生活,地溝油、皮革奶、為侵略者立碑、缺斤短兩、考試作弊……我們的民族正處在自身的挑戰之中,
當我們以謊言敷衍著每一天時,當我們每個人都不再以盡上我們的本分為生活的目標時,我們要大聲疾呼,中華民族依然處在最危險的時候,不過這次的危險不是來自外在的'敵人,而是來自我們內在的疏忽。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由每一個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組成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再發揮正常的功能,我們就成為民族身上壞死的細胞,當這些壞死的細胞連為一體,我們就成為了民族身上壞死的肢體。如果我們期待,雖然我不盡本分,別人總會進他們的本分。當人們都抱著這樣的期望時,中華民族將以什么來撐起它巨大的身軀呢?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睜開眼睛,認清自己所肩負的使命,中華民族的興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一部分。當我們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回答好每一個問題,進行每一次認真的思考時,我們就是在為民族復興的大廈添磚加瓦。
同學們,利比亞的槍聲猶在耳畔,阿富汗的戰火正翻滾著濃煙,南海的晴空下烏云正在積聚……面對急速變化的世界,面對高科技的發展,要想讓我們的民族在未來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出路只有一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拿出自己的熱情,發出自己的吼聲,以耕耘的汗水澆開民族復興的鮮花。待到中華民族崛起之時,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自豪地說:我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為了你,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讓我們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靈。讓我們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華民族新的長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